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青年沙龙 > 书海拾贝

读书笔记

作者:吴茜元     发布时间:2013-3-26 点击数:1355

                                                     读书笔记

吴茜元

   书目:[]哈里·G 法兰克福,2008,《论扯淡》,南方朔译,江苏:译林出版社。

(选择这本书源于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或者说是一名学者的推荐。)

略去图书内容复述,直接进入书评正题。在概念界定上,作者主要采取区分定义、查找语言的使用规则等研究方法来阐明“扯淡”为何物。在例子的处理上,例如提到帕斯卡的故事与字典上相关单词的解释时,稍显抽象与冗长,可以更为精简。段落小结与结尾处较为精彩。作为结语,最后一句话“‘诚意’本身就是扯淡”,在告知人之脆弱之余,却有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若能深发开去,则更能发人深省。

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浓,字里行间暗含讽刺揶揄,矛头主要指向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部分政客尤是靶心。有些评论显示出作者较为主观的倾向,如对词源做定性分析、举例中反复提到“被车碾过的狗” 等——可见作者对“扯淡”已忍无可忍,也许会遭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反感。

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却需要通过“严格的哲学分析方法切入”才得到一个“这是值得注意的”结果,在让人扼腕叹息道德在政界乃至世界是如此难以立足、不堪一击的同时,也令人怀疑文章到底是以小见大还是小题大做?于作者希望改变的目标群体来说,一方面,即便“扯淡比撒谎事态更严重”,对能泰然自若扯淡的人而言并非难事;另一方面,也许正是需要通过这样严谨的学术论证方式才能令之深刻地理解。而之所以作者的声音能响彻到如南方朔先生形容的“振聋发聩”的地步,笔者认为其“音量”大概更多的是来自其学术环境的支持,视其效果,却还相当积极可观,令人欣慰。

所有的翻译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误译,因此读者能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而不至于盲目地认同。站在政界外往里看,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扯淡”现象,这是有待调整的问题。尤其是作者所在的美国,充斥于选举、游说的过程,令其担忧,但或许这就是它存在方式。换一个角度,若是站在人类社会之外,由其他物种看来,可能我们整日都在“扯淡”,“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自娱自乐浑然不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各有各的“圈子),即使这对我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论扯淡》对普通大众的生活也有一些启示作用。人与人天生存在距离,同时人又是恐惧孤独的。怎样才能缩短距离、战胜恐惧呢?一定需要方法,而大概只有在“日久识人心”后方能识别这一过程中哪些是“扯淡”——看似马后炮的结论却肯定了“扯淡”存在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好在作者于此并未否认。虽然这也得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讨论。

如果没有扯淡,何来对真相的严肃?就好像如果没有谎言的欺骗,人怎么能够重视、看清真相?综其而言,是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决定了“扯淡”与否的标准与界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利人与利己的对抗——一如此文,则不断调和着彼此的认同度。而《论扯淡》,正扮演着这一讨论舞台揭幕人的角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问题反馈 | 地理位置| 违法举报

 沪ICP备05028997号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828号

上海市格致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9

地址:上海市广西北路66号 邮编:200001 电话:67157666、63510228 传真:33040215

违法举报电话  63510228*2701 67157666*2701 email:gezhi@gezhi.edu.cngezhi@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格致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4074;累计访问人数:346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