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青年沙龙 > 教学展示

胡同文化教案 (第二课时)

作者:张华中     发布时间:2013-3-26 点击数:2807

胡同文化教案 (第二课时)

张华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把握文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文章平淡素朴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客观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素朴的语言,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上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作者简介、文章结构、北京胡同的特点。

 

二、研读612节,概括胡同文化特点,深入理解胡同文化内涵。

(1) 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

A居住习惯:安土重迁( 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封闭保守的心理)。作者从居住时间长,居住条件差两个方面展示这种特点。

B人际交往:过往不多 (心灵缺乏真正的交流,内心是封闭的)作者从“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房“独门独院”,以及“但是”、“除了”、“此外”三个关联词把这一特点显示出来。

C物质生活:易于满足 ( 惟我独尊的优越感,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从饮食和有阅历的老人的评价体现这一特点,通过学生反复的品味此节语言,尤其是语气词“嘿”,体味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D处世态度:不管闲事 ( 关键词“过”“闹”过去了,在人们心中留不下印迹,心中激不起波澜,体现了冷漠无情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2)如何理解胡同文化的精义。

    明确: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通过老舍《茶馆》王利发的话语、《八月骄阳》中的对话、自己经历过的真实事情来展示这一特点。

A老舍《茶馆》王利发的话语。体会“一辈子”、“顺民”词语,结合王利发最后的结局。

B《八月骄阳》 。通过“章法”、“ 安善良民”、 “有棒子面就行”等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C调节风波。 重点品味“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

 

三、研读1315节,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现状及前途,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文本,分析胡同和胡同文化将要消失的原因。

    明确:

1)现状:衰败、没落。前途:将要消失。(体会13段中的关键词句)作者的情感:感伤、留恋、豁达。

2)胡同建筑布局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胡同文化自身的封闭性、市民的盲目自大、不管闲事,消极的保守,过分的忍让,都与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但其中也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对此也应有清晰的认识,比如内心的安定,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等仍然是需要保持的。(学生可结合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也可稍稍联系现实谈自己对此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业。(任选其一)

1.查阅材料,结合格致中学的“科学”、“爱国”的两大传统,“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校训,联系格致中学的发展历史,谈谈你对格致文化的理解。

2.结合上海弄堂和石库门的特点,联系上海的历史,谈谈你对弄堂文化或石库门文化的理解。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问题反馈 | 地理位置| 违法举报

 沪ICP备05028997号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828号

上海市格致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9

地址:上海市广西北路66号 邮编:200001 电话:67157666、63510228 传真:33040215

违法举报电话  63510228*2701 67157666*2701 email:gezhi@gezhi.edu.cngezhi@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格致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3197;累计访问人数:3469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