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青年沙龙 > 教学展示

《香菱学诗》

作者:余琳     发布时间:2013-3-26 点击数:2816

《香菱学诗》

余 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香菱的“美”的丰富性,了解曹雪芹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红楼梦》的悲剧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交流香菱之“美”为主要线索;分别通过显豁和隐微的人物描写,在描写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中,进行人物之“美”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梦想和热情;激发阅读《红楼梦》和其他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时间及课型1课时、新授课

(已上过预习指导课:师生介绍《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人物描写中,品味香菱的“美”的丰富性。

教学难点:在第三首诗歌中,联系香菱身世背景,涵咏其忧郁凄凉之美。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第一阶段阅读——体会勤苦朴拙之美

Ø        活动: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剖析香菱学诗之“苦”。

 

(二)第二阶段阅读——细品陶然本真之美

Ø        活动: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剖析香菱学诗之“笑”。

 

(三)第三阶段阅读——涵咏忧郁凄凉之美

Ø        活动:品读第三首诗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

《香菱学诗》的备课、教学情况及反思、收获如下:

1.教学目标设计

1.1备教分析与反思

1.1.1教材分析与反思

本学期教材中涉及的几篇小说,如果作为小说文体的整体教学来设计的话,每篇可以各有侧重,让学生“一课一得”。《香菱学诗》一课属于古典小说单元,《香菱学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群英会蒋干中计》分别可以提供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如何发挥作用的的学习和参考。本学期的其他几篇小说也有不同着重点,而且似乎更侧重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边城》侧重通过环境理解人物命运,《最后的常春藤叶》可以探索情节的架构如何影响人物性格的表达。

既然《边城》、《最后的常春藤叶》已经深入人物解读,我便拟将学习《香菱学诗》的目标定在人物鉴赏。

评课时,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该课应抓住题目中的“学”字,将“香菱如何学诗”、“学诗的什么部分”等问题讲授清楚。我认为这种观点对基础教学确实是扎实的。但就我对课文的理解,也想让学生了解一种更丰富的美的形式,走进《红楼梦》中那个完整的香菱,“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那个虽然压抑着苦楚,又不放弃让自己充盈着快乐那个“香菱”。

        总的来说,将《香菱学诗》一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定位于人物鉴赏,主要是基于我对教材、对《红楼梦》的一些粗浅理解,这既是对我自己和我的学生的一次挑战。

 

1.1.2学情分析与反思

备课中,我起初只考虑了两点:一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基本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是学生的兴趣点——对名著、对宝黛爱情、对大观园生活的好奇心、求美心。

经过学校和区里老师的提醒,我才意识到,对三首诗歌的理解是学生的困难点。这帮助我重新去思考一个素材在教材中、在课堂上的真实地位和真正价值。

学习《香菱学诗》一课有个永远绕不开的难题——三首诗歌怎样处理。我的取舍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备课之初,将其作为香菱学诗勤学苦读的侧面描写来引导理解,设问可以是“比较三首诗的异同”来推演出香菱的进步。可这个“工具”恰恰是学生感觉迷茫之所在。在反复推敲之后,我将目标更精确地深入“人物鉴赏”的核心时,我又意识到,人物所作的诗,即是人物所说的话,而人物的语言必然和她的性情、经历、身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最后的教学设计中,选择了最能体现香菱内心世界和身世背景的第三首诗歌,以“诗”悟人。

而作为困难点,在课堂上,需向学生强调,品味第三首歌的目的是去看看诗歌怎样反映了她的身世,进而体现出了她的内心;课后需布置对三首诗的自学作业,或再进行适当补充。

综上,对学生最近发展区、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的全面把握,与其说是设计整节课教学目标、活动目标、素材处理等等各个环节的前提,不如说它是个“前方无路”的警示牌,让老师停止一意孤行的教学臆想,去找一条让思维更畅通无阻的道路闯荡。

 

1.2教学目标调整过程及反思

1.2.1版本一

把握香菱性格。过程与方法:首先从人物描写方法上品读香菱学诗的三个阶段,对应王国维所说的治学三境界;其次,理解香菱三首诗歌的差异与进步;最后,品味香菱在文中的16处笑的含义,更准确地把握香菱“慕雅女”的身份和学诗的目的。

分析:教学内容繁多,没有突出指导学习方法、没有突出小说问题特征。

 

1.2.2版本二

把握香菱人物形象,了解曹雪芹刻画人物时含蓄的笔法。过程与方法:课堂以探索香菱“苦吟诗”之“苦”为线索,通过涵咏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第三首诗歌,由浅入深地把握把握香菱作诗之“勤苦”、求索理想之“孤苦”、身世难言之“苦闷”。

分析:这次调整,虽然让“苦”字串起了整课的教学构思,主线突出,但由“苦”的各种层次进入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感,没有突出《红楼梦》的美学特色。不如挖掘《红楼梦》“美”的内涵,进而体会悲剧感来自美的毁灭,更符合读《红楼梦》时纯粹的审美体验。

 

1.2.3版本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香菱的“美”的丰富性,了解曹雪芹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红楼梦》的悲剧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交流香菱之“美”为主要线索;分别通过显豁和隐微的人物描写,在描写的正面角度、侧面角度中,进行人物之“美”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梦想和热情;激发阅读《红楼梦》和其他古典小说的兴趣。

 

2.课堂完成情况反思

    优点:目标明确;串联词清晰简练;板书整齐

    缺点和努力方向:引导不够、缺乏引导方法的积累;课堂给予学生真正的思考时间太少;语速过快、语调平缓;预设太多反而阻碍了课堂生成;课堂上迅速反应和思考能力欠缺;

 

3.其他也很重要的收获

    虚心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充满智慧的建议,必大有收获。

    坚持最初、最敏感、最不舍得的东西,经过打磨会显现光彩的。

    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比不断地试讲重要。

    对课文有深入解读比写详案重要。

    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比借鉴人云亦云的方案重要。

课堂的导语、结束语、每个环节间的串联词,以及课堂中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的言语,既有课堂效率方面的价值,也能充分营造语文课堂的意境、戏景、画境。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问题反馈 | 地理位置| 违法举报

 沪ICP备05028997号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828号

上海市格致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9

地址:上海市广西北路66号 邮编:200001 电话:67157666、63510228 传真:33040215

违法举报电话  63510228*2701 67157666*2701 email:gezhi@gezhi.edu.cngezhi@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格致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1052;累计访问人数:336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