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顶着炎炎烈日,2013届2班同学以7~8个人为一组分小组来到了上海博物馆进行参观活动。博物馆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这一次的参观活动中同学们仍旧参观地非常认真仔细,在精心布置的一件件文物展品面前,同学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活动中,顾晓祺同学为大家对一些古物以及历史做了讲解,使同学们在有声有色的参观中受益更多。参观固然短暂,但意义非凡。
活动感言:
夏日炎炎,暖风拂拂,但上博的门口迎来了一批新的游客——我们。
在现在这个年代里,博物馆尽是老外,或亦是老爷爷老奶奶们,他们对静静躺在玻璃柜中的文物的眼神是那样的温柔,透过它们,仿佛能听见它们速度获得前世今生。其实多少青少年该懂得的,是他。想想故宫文物的破碎,它们真伤不起!可知道,它们是文化,不是支票;是历史,不是利益,静静看过风风雨雨,不代表呼呼噜噜沉睡。他们是中华五千年的见证者,不能以粗心随意破坏。对了,还有毛利人的草裙,很难得不是吗?(徐天扬)
上海博物馆始创于1952年,上海博物馆总面积约39200平方米,约高度29.5米,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象征“天圆地方”,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上海博物馆收藏文物将近100万件,珍贵文物约12万件,置于十一个专馆和三个展览厅。 走进上海博物馆,就为其震撼。唯美绝伦的书法绘画,纹饰精美的铜器陶器,神秘莫测的甲骨文,别样风采的少数民族工艺让参观者深深陶醉其中。青铜展览馆,陈列着著名的大克鼎等,古朴沉重的鼎身纹着奇异的纹路,仿佛历史的倾诉。书画展览,有王献之的《鸭头丸贴》、怀素的《苦笋贴》 、唐高闲的《千字文卷》等。绘画中,有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 、唐孙位的《高逸图》 、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画中的历史,别有一番韵味。上海博物馆,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足迹,那一卷卷画面,那一尊尊铜鼎,更在提醒我们曾有着繁荣的过去,在等待着对中国有一次的富强。(翁兆岳)
古物是有灵魂的,他会静静地观赏着赏识他的人,正如我们观赏他一样。在我们这次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深切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在这次参观中,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精美的展品如常设的青铜器馆和陶瓷馆,又赶上了刚刚开始的特展,欣赏了来自新西兰的文化与文物。这些精美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克鼎的稳重,金丝铁线的唯美,玉扁棍的神圣成为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印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获益颇丰,明白了重视历史,珍视文物的道理,也明白了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感到非常的充实。(顾晓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