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庆祝和响应这非常有意义的时刻,2013届9班同学前往开展红色教育。为此,他们来到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53号周韬奋纪念馆,参观了这位革命烈士的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邹韬奋原名恩润,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治家。邹韬奋从小在家读经书十年,打下厚实的语文基础。而这也为他以后的道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参观中,同学们深刻了解到了周韬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做出了巨大且重要的贡献。他用他的笔激起人们的救国之心。在抗日初期,国民党派人对周韬奋威逼利诱,企图迫使生活书店宇国民党的正中书局合作。而韬奋为了开展正常工作,出走香港,并复刊了大众生活等书刊,且用亲身经历揭露国民党制造分裂,妥协投降和倒退的真面目,热情赞扬了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界,享有盛誉的三联书店(生活、新知、读书出版社)是与其主办者邹韬奋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所写的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对邹韬奋一生奋斗经历的最好概括。
通过这次红色教育之行,同学们了解了先辈为了和平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并且在未来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暑假期间,我班同学前往参观了邹韬奋纪念馆。走进韬奋先生故居,中央一尊栩栩如生的铜像进入眼帘,周围是韬奋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陈列物什。韬奋先生自幼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先生刊办的《生活》周刊始终着眼于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九·一八”事变后,刊物转变为以团结看地为目标。先生在流亡海外之时,大量钻研马列主义著作,表现了对马克思、列宁心向往之的强烈感情。抗战期间,领导书店员工,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积极开展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战的书刊。参观过后,大家对韬奋先生忍着病痛用笔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深感钦佩,对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尊敬之情油然而生。相信韬奋先生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持久地激励我们在学海中破浪前行。
高二(9)班团支部 李斌
在暑假中,我们班级同学参观了位于重庆南路上的爱国者故居——邹韬奋纪念馆。天气虽然十分炎热,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同学们参观纪念馆的热情。骄阳似火,但馆内却多了几分宁静与庄重。只是短短的半个小时,就让我们领略到了邹韬奋先生那如火焰般炽热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在纪念馆的正中央,我们看到了一尊巨大的邹韬奋铜制半身像。邹韬奋那庄严而神圣的神情令人为之怀念,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就是这样一名新闻记者,用他的实际行动,不畏权势,不畏生死,以自己热诚的一颗爱国心创办报刊,高举抗日大旗,他那“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不就是我们一直赞颂的韬奋精神吗?
纪念馆刚刚建成之际,郭沫若在其中题了一对联:“韬略终须坚信过,纷飞还得读良书。”这赞颂了邹韬奋的才略和爱国志向,劝勉人们读好书、求真知、建新国。想必这也是邹韬奋一生的心愿!我相信,邹韬奋那坚持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绝不屈于强暴,绝不改变主张直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将在人间长存,永垂不朽!
高二(9)班团支部 安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