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期盼已久的格致FabLab创智空间顺利揭牌。世界FabLab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Neil教授亲临格致,为大陆第一家FabLab揭牌。Neil教授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格致FabLab,并同格致中学的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
为了推动中国大陆FabLab的发展,中国FabLab校际联盟也同时揭牌。作为联盟的发起和创始学校,格致FabLab将联手国内多所中学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FabLab联盟的创新实践活动。
格致FabLab及中国FabLab校际联盟的揭牌,引起了沪上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以下是部分摘录。
附件一:
高大上!麻省理工Fablab(创新实验室)进驻上海高中,
将想象加工成现实
《解放日报》2014年11月8日 家长圈 记者 彭薇
11月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fablab(创新实验室)引进格致中学,它是麻省理工在大陆与中国学校创设的第一家创新实验室。Fablab在美国有“创新梦工厂”之称。在这里,任何想象都能变成现实模型。
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完全高大上!他们可以在专项课堂、放学后,甚至双休日时间呆在“创新工厂”,完成对梦想产品的制造。
跟随我们去看一看,是怎么回事吧!
它是一个5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有两层,就像一个小型工厂,主要由一套数字化制造机及快速成型机组成,包括大型数控路由器、3D桌面机和扫描仪、激光切割机、精密雕刻机、数控车床、三维打印机等。
在这里,高中生可通过电脑编程、精密雕刻、3D打印等技术,动手设计,加工模型和产品。比如,制作钥匙、印章,设计千奇百怪的车模、艺术品,甚至加工制作一件会发光的衣服。
这里被分成了编程、焊接、3D打印等功能区,每个小区域都有学习和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这里边制作、边讨论。

这一台是激光切割机。它除了金属不能切割,塑料、木板、有机玻璃材质的东西都能在上面进行精细切割。

3D打印机,还有一台扫描机,往你身上一扫,还能根据你的身形打印出实物模型,至少脸型、发型都很像。

这台是大型刻板机,可以制作家具和大部件产品。

这是焊接区,主要摆弄一些电子元器件

工具很齐全,从电池、铜线到马达、电钻,很多零件都不缺。

这就是讨论和会议区

在这里,我们还碰到了Fablab负责人,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雪莉女士。
在她眼中,Fablab“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她介绍,fablab在美国已有150多家,主要分布在大学、中学和社区。对学生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发挥创意和动手能力的自由空间。
据她观察,和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自控力更强,不缺钻研精神。但是“中国学生怕犯错,不敢大胆想象创新。”制作过程中,中国孩子如果认为有可能出错,不再创新。
而美国孩子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享受这个过程,“Fablab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就是鼓励想象和创新”。

我们还碰到了Fablab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尔教授。这是他特意挑的拍照的地方。背景是大型刻板机。
尼尔认为,就像电脑普及一样,Fablab其实是工业化生产的个人化空间,今后有望逐步普及,每个人都能设计和加工属于自己的创意和产品。
如今一代人是“数字原生代”,他们需要掌握将电子信息转化为具有物质性、功能性实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了电子制造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通往全球经济领域的入场券。
对高中生来说,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就等于提前接触了前沿科技,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专门的Fablab课程,教学生如何设计和加工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Fablab学院,对外校学生开放。
Fablab引进上海后,麻省理工除了提供设备外,将为中国教师培训,提供软件服务。格致中学将陆续开发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综合类和创新实践类课程,注重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
附件二:
动手把创意“加工”成产品
日期:2014-11-09 作者:钱钰 来源:文汇报
大陆首家FabLab创新实验室落户格致中学 动手把创意“加工”成产品
■本报记者 钱钰
在一间小型“数字工厂”里,设计并亲手制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听起来就是一件很酷的事。如今,这间“数字工厂”已正式落户格致中学。昨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指导和管理的中国大陆第一家FabLab在该校揭牌。FabLab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教授尼尔表示,“数字制造”革命已经到来,FabLab将满足个性化的制造需求,让个性化表达通过技术得以呈现。
制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走进这间“数字工厂”,记者看到,各种数字化制造机及快速成型机散布在各个角落。激光雕刻切割机正在“工作”,一把把有机玻璃质地的“校庆钥匙”成批“出炉”。刻字机打印出热气腾腾的“格致”校名贴。实验室底楼,一台大型数控雕刻机正在切割一块大木板。除此之外,实验室还配备了多台用于进行软件设计、计算机编程及机对机通信的计算机。
据介绍,FabLab创新实验室是尼尔在2001年创立并管理的教育实践研究项目。项目设计之初是为社区或企业提供可以制造产品最初雏形的平台。随着项目的发展,FabLab创新实验室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通过这个实验室,学生们可以亲手做一些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的实验和产品。
“目前,全球已建有400多个FabLab实验室。”谈及创建FabLab的初衷,尼尔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一门课程“如何制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最初只是针对个别研究生,没想到开课第一天,就有几百位学生前来“蹭课”,说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堂课,并强烈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课。
“这些学生也没有任何的技术背景,上课也不是为了做研究,仅仅只是希望学会制作东西。”在尼尔看来,如今工业化生产开始变得个性化,他开设FabLab的初衷,就是希望人们有能力把创意“加工”成产品,并享受这一过程。
很多人是科技的生产者
尼尔还在互动现场展示了部分学生作品,雕塑家凯利在FabLab制作了一个“尖叫伙伴”,外形类似于背包口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某些场合你很想大叫几声发泄,但是环境不允许,该怎么办?对着胸前的“口袋”大叫几声,你的叫声不仅会被消音,同时还会被录制下来,你可以选择任意的时间和地点,去释放这些尖叫声。还有学生制作出一种“摔跤闹钟”,你必须跟闹钟玩摔跤,以此彻底叫醒你。“数字化制造的一大变化,就是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制造需求,这些东西是在超市里买不到的。”尼尔说,不仅如此,如今,FabLab的辐射效应还在延伸,为印度的农业生产设计工具,为加纳的能源转换项目设计汽轮机等,有些实验室甚至已经发展成企业。
“FabLab不仅仅是各种机器、工具和程序的叠加,更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合作、共享知识的智慧结晶体。”尼尔说,每年FabLab都会组织召开全球性的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展示成果作品。如每月会举行一次全球FabLab实验的联通会议,另外,学生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视频求助总部等。
FabLab如今在全球落地开花,让尼尔意识到,很多人并不只是科技的消费者,他们也是生产者,最大的机遇就在于捕捉世界的创造发明的能力,让各地的人都能设计和生产出满足本地需要的产品。“我曾认为那是20年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它的身影。”尼尔说。
在尼尔看来,“数字制造”革命已经到来,个人化的表达通过技术得以实现,Fablab将缩短数字制造的鸿沟,让人们可以在本地创造出解决自身问题的工具。
实验室有望向社区开放
“希望实验室不要成为摆设,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创意实现的场所。”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表示,FabLab创新实验室将改变传统依赖固定课程教授的教育模式,使情境教学更为真实,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创新。21世纪的很多核心技能都可以在FabLab实验室里学习到。
活动现场,还成立了由格致中学发起的中国FabLab校际联盟。此外,张志敏还表示,FabLab创新实验室的设计,也意在成为一种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因此,在放学后或双休日的时间里,此实验室可以对学生或各社区成员开放。并通过提供一定的课程、研讨以及提供免费使用时段等多种方式,支持与鼓励广大民众进行终身学习。
附件三:
麻省理工大陆地区首家Fablab实验室落户格致中学 |
高中生借“创客”将创意变成了现实 |
|
《新民晚报》 陆梓华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B5版 |
大到一扇门板、一幅标牌,小到一块芯片、一张粘纸,全部能够在高中实验室内做出来,是不是想想就很“酷”?11月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首家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创新实验室落户格致中学,为学生提供将创意变成现实的“创客”空间。
学校变身创新工场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创立了全球首家Fab Lab,提供数字化制造和成型设备系统,目前,全球已建成了267个标准Fab Lab,并相互联网,鼓励年轻人在线分享灵感。
格致中学教学楼底楼的两层空间内,俨然成了“微型工厂”——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刻字机、电子工作台、刻板机、打磨切割机……各种数字化制造设备满足创新创造各种需求。数控车床正精准地在木板上切割着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校徽,墙上的名人名言贴纸则是切割机的作品,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已经进入程序调试阶段。不出20分钟,激光切割机就制作出了一枚可以捧在手里的巨型钥匙。
“Fab Lab不仅要教年轻人掌握21世纪最需要的新科技,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软技巧’。”Fab Lab基金会负责人及创始人之一Sherry Lassiter女士已经在格致中学忙碌了2个多星期,她认为,在这样创新空间内,对年轻人的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应变能力都是考验。“有时候想的是一回事,实际制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她同时强调,在实验室内,所有设备使用完成必须归位,这不仅保护自己的安全,更要求学生时刻记着在团队中必须予人方便。
创意比技术更有价值
“这是一台3D打印机,这是一台雕刻机,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还有这个,一个粘土做的飞机翅膀模型,还被NASA(美国宇航局)使用了!”跟随Sherry Lassiter一同前来的 25岁女孩Nadya Peek是麻省理工MAS(媒体艺术科学)专业博士,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她和伙伴们在Fab Lab实现的创意。
“以前,同学们的设计大多数只能停留在设计图上,要变成作品非常难,。”校科技总辅导员李军认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对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经过两周的教师培训,他感觉,比起设备使用,要掌握相关设计软件,产生创意,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挑战的。
今年暑期,10余名格致中学学生已经去麻省理工学院参加过两周的夏令营,和这些设备有了亲密接触。经过几天的头脑风暴,“时装组”女生用切割机切出了200余片羽毛,完成了“猫头鹰裙”的制作,她们发现,由于布料是软的,看似简单的羽毛,切割力度和频次都有讲究。“机械组”男生围绕着“神奇的机器”的主题,用磨砂纸、木板、尼龙线,做出了一个形状类似吸顶灯一样的“变色时钟”,时钟可以垂下长度不同的细线表示时间,颠覆了指针的概念。“老师很少反驳我们的观点,只是不断修正。”令男生张文韬感叹的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夏令营的不少是美国的小学生,创意和作品完全不比哥哥姐姐差。男生宋鑫涛则意犹未尽地表示,希望今后在Fab Lab中,为老师和同学设计制作出新式教具。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