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纲”教育虽然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但它与原来整个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体系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对立的,是既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我们形成了“两纲”教育的明确思路,即:以“两纲”教育为主导,多渠道、多方位地落实“两纲”教育理念,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两纲”教育实施框架。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与无形地影响相结合,全面铺展与重点强化相结合。
Ø 以课程(讲座)为重点
类 别 |
课程(讲座) |
民族精神教育 |
《格致学》、《经典哲学》、《创新学》、《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我国的民族英雄》、《我国的政治家》、《传统民族精神的理念》、《中华民族精神和其他国家民族精神的对比》、《传统民族精神的时尚元素》、“格致论坛” |
生命教育 |
《生命的理性》、《生命的灵动》、《互动式环境教育》 |
Ø 以学科为依托
(1) 各学科根据学科内容挖掘学科教育和“两纲”教育的结合点,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体现校本民族精神的教学内容。
(2) 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的教学计划:教研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要体现,备课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要落实和作相应调整、充实和完善。
(3) 利用基础型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拓展型课程有侧重点地进行“两纲”分阶段教育。
Ø 以活动为载体
在学生中开展有特色的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自主教育优势,融爱国主义及“两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育人先育师。在教师培训中我们除抓住师德不放外,将按“行政领导——班主任——骨干名优教师——一般教师”四个层次各有侧重地开展培训。行政领导是落实“两纲”的核心,要求能全面领会“两纲”精神,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班主任是落实“两纲”的基础,将侧重探索如何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专题教育三个方面深入有效地开展活动。名优骨干教师是落实两纲的“关键”侧重探索如何发挥自身特长,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在学科教学、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建设中实施“两纲”并能对一般教师起引领指导作用。而一般教师则侧重先提高育德意识,再提高育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