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
一、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和常规管理
1、 制度常规,常抓常新
学校规范行政领导听课制度、各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区学科教研进修制度,尤其在以下十个环节上抓规范,抓落实,抓检查,抓实效。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十个环节:
(1)、备课: 定内容、定时间、定主讲人
统一目标、进度、重点难点、练习测验
(2)、上课: 整合三维目标,注重落实双基
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习热情
(3)、听课: 听前有目标,听后有交流
(4)、评课: 客观中肯,突出教学特色,明确改进目标
(5)、辅导: 注重情感,注重双基;注重个性,注重能力
(6)、作业: 目的明确,难度适宜,数量适当,有练必改
(7)、考试: 考前制定双项细目表,考后分析综合有报告
(8)、阅卷: 分题流水评卷,分组交叉记分
(9)、反馈: 定期学生座谈,学生全员评教
(10)、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重点研究并实践——备课和指导预习
强调集体备课的严肃性。教师(含行政领导)应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参加备课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集体备课前,教师应研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提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主要范例、预习、练习与作业、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和教具等,积极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自己班级实际,优选最佳教学方案。
同一学科的教学尽量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并写好集体备课的记录。
我们备课要求落实这三个环节:
第一、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步骤(教案)
第二、明确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案 (学案)
第三、明确知识能力检测的要求 (考案)
为强化预习意识和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 备课组在单元(章、节)阶段性教材教学前应为学生提供校本教学目标的书面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应预列其中。
(2) 任课教师在课前应向每位学生提出章、节或专题的预习要求。
(3) 每位学生要准备好学科的预习本,并按学科教师要求做好预习工作和提出质疑。
(4) 任课教师课前应经常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5) 每一学期中任课教师至少要对学生的预习本统一收、阅、评二次,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
二、深入开展 “未来课堂 ” 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广
1、内涵思考
我们围绕聚集课堂 , 提高效能的问题 , 倡导营造 “ 问题驱动、教师行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 ” 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化 ,学校努力构建一个让不同的学生认识自我 , 发掘自我潜力的 “学习场 ”, 以促进转换教师角色 , 形成师生间的 “交互主体关系”, 有效促进学生自立和人格发展。为此 , 我们近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展示周活动,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转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积极创设促进促进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长期实践
历年教学展示周主题一览表 |
时间 |
主题 |
2003年第一学期 |
|
2003、11 帮助学生成功的策略研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研究 |
2003年第二学期 |
|
2004、5 导学艺术的探索 |
2004年第一学期 |
|
2004、12 优化思维品质 提高导学效益 |
2004年第二学期 |
|
2005、5 体现自主理念 提升互动效益 |
2005年第一学期 |
|
2005.12.7——11 让学生爱学、会学的学法探索 |
2005年第二学期 |
|
2006.5.12——16 生命、青春、责任 |
2006年第一学期 |
|
2006/12 探求而主的和谐结合 |
2006年第二学期 |
|
2007.5.21——24 三维目标”和谐整合,课堂教学追求实效 |
2007年第一学期 |
|
2007、12/3---12/7 优化教学 提高实效 |
2007年第二学期 |
|
2007、5、5--5、9 提升思维品质 提高课堂效能 |
2008年第一学期 |
|
2008/11/17--2008/11/21 注重过程评价 提升学生学力 |
2010年第一学期 |
|
2010/10/21 激活课堂 优化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