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课程的“文化自觉”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文化根脉、形成过程、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自知之明”。它旨在唤醒人们的文化主体意识,激发人们的文化创新精神。这也是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大家所期待的新课程文化的“生成”。
1、传统课程的文化寻根
我校的前身格致书院是近代中国首开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先河的新型学堂。书院的办学定位和教学实践奠定了课程的“实学”基础。所谓“实学”,可以概括为“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其核心即“经世致用”的思想。
近年来,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注意传承格致书院“经世致用”的课程特色,制定了《格致中学课程建设纲要》,系统提出了课程理念、课程原则、课程定位、发展策略和保障机制,比较完整地构建了具有格致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充分关注学生多元学习性向的发展需求,又能承载起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
2、时代课程的文化生成
格致课程的“文化自觉”也表现为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把握,对课程发展的自主意识。当然,课程的创新不应该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而是一种适应性的改变。我校在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就明确提出,我们的课程不是重构,不是全新打造,而是在原有课程去粗取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之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践证明,学生的课程需求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驱动力,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为学校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随着学生课程需求的增加也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3、国际课程的文化借鉴
由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和影响,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而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来借鉴外来的课程文化。当前我们探索的课程多元化,当然也包括国际间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课程合作。作为近代上海第一所中外合作开办的学校,我校素有包容多元文化的传统。我们开展国际课程的合作与交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素质,即国际意识、国际价值、国际知识、国际技能和国际行为。我校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课程,而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或全部引进、或部分引进、或校本改造、或全部输出。
第一,全面认识、理解不同课程文化的特质和差异,理性借鉴国际课程。第二、提升外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拓展多元文化的视野。第二,积极推介、输出中华文化课程。
我校的课程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已经明显呈现以下特征:本质上传承格致的优良办学传统,突出了格致的办学特色;进入了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支撑了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学习需求;开发了一批具有格致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支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性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