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培育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上海市格致中学
我校在134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先进文化融合的发展之路。面对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认为应该更好地继承格致文化的遗产,弘扬“格物致知”的理念,打造民族教育的优良品牌。据此,我校第三轮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格致’,打造‘格致教育’品牌”的目标。我们认为,“格致教育”的理念涵盖了传统格致的特征与现代格致的统一,但它又区别于“传统格致”。它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优良的办学传统,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所以,它体现了一种建设教育现代化和学校现代化理论探讨和创新实践的过程。
一、中长期规划的意义和目标
1874年,由清代重臣李鸿章主导,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寿和英国学者傅兰雅等人联合创办的“格致书院”成立。“格致书院”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力引进先进西学,并融入了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人文内涵,开创了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先河,形成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格致教育”。
本轮规划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层面,回顾总结“格致教育”模式的形成、内涵和时代特征,深入认识“格致教育”模式所蕴涵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理性精神。本实验项目重点研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格致教育”模式的发展内涵、发展特征、和发展愿景,意图通过对“格物致知”的一些原命题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究“格物致知”的丰富意蕴,并从时代所需的认知方式和实践价值等方面予以发展性的诠释,给传统的“格致教育”模式注入新的内涵,更好地把古今中外先进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当今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规划项目的研究内容
1、《“格致教育’的时代创新点集成》
2、《“爱国、科学”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影响力》
3、《 科学教育在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过程中的策略研究》
4、《 加强以教研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本研修,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5、《“格致课艺”多元课程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
6、《“格致教育”理念和学生评价创新的校本实践》
三、中长期规划已取得的阶段成果
自2006年9月起,我校开始实施第三轮发展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达成规划所提出的各项改革实验的阶段性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括起来表述如下:
(一)构建德育课程,强化道德践行
我校坚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分层德育”的模式。高一年级以校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高二年级以国情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主;高三年级以理想与责任教育为主。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参与---体验---感悟”交互推进的程式,养成了良好的行规习惯、培养了“爱国荣校”的思想情感、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全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的课程改革在全面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基础上,以“发扬办学特色,整合课程资源,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构建有格致特色的课程体系——“格致课艺新编”。学校设置了一批“格致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凸显格致的科学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整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我校制订了格致中学研究型课程实施计划,规定格致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两项课题研究,分别涉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为了方便学生课题研究和学校对研究型课程的管理,我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格致中学研究型学习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该系统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并递交课题成果,教师通过该系统审批学生课题,并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三)拓展格致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格致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爱国”和“科学”,它源于我校的先驱目睹国家贫弱,希望通过兴办教育,引进西方科技,培养科技人才,以强国富民。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格致的整个办学历程里。当代格致人弘扬“爱国”、“科学”的传统,除了要坚持格致文化价值的基本理念:即学习、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应该注入更多的人文内涵,它应该体现在非功利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求实求是的理性态度,并且最重落实在“忠诚国家、服务祖国”的育人目标上。
(四)强化教研文化,加快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根据全国和上海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启动了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学校要求教师从“师德修养、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力提高”五个方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愿景,完成个人三年的发展规划。
(五)开放教育资源,扩大示范辐射
三年来,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的考察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校实习基地、上海体院、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生培训基地,学校共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代表团120多批,共计4000多名校长和教师。学校接受外省市校长见习10名。我校建有一个市级名教师培养基地和四个区级名师工作室,承担了全市和本区物理、语文、地理、管理教师的带教任务。三年来,我校名师先后带教市、区骨干教师100多人次,其中市级物理骨干教师14名。
三年来,我们对“格致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还是一个起步阶段。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推进学校教育的各项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落实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积极创新办学实践,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