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格致教育集团历史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来到了复旦附中,参与了由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等举办的“聚焦史料实证、关注学习方式”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的培养,首先由控江中学顾炜老师和复旦附中刘先维老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课。顾炜老师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以诗歌、谚语、笔记、县志、实物等史料切入,帮助学生通过史料建构起时空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证明从物质上的南移向精神上的南移的发展历程。在落实“海上丝绸之路”的教学目标时,顾老师更是通过史料来构建历史场景,最后的设问“如果科举考试的策论题是‘南宋对外贸易策’,你将如何作答?”此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合理的历史想象,取得了良好效果。刘先维老师的《元朝的统一》则是通过大量的当时文献、后世评价等史料还原了元朝中央体制与行省制的历史面貌,并就行省制究竟是集权还是分权进行探讨。课堂的重点则立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这一议题,由学生在课堂上分为两派进行辩论,由于学生之前已进行过专著阅读和独立思考,因此在发言中都能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课后点评环节更是群贤毕至,高潮迭起。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一如既往地以仰望星空的诗性语言肯定了两位青年老师的用心细致。而华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李月琴副教授则用了“矫枉过正”一词来反思对于核心素养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学科基本知识的落实,素养的真正养成应该是无意识地渗透。压轴出场的元史权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资深教授姚大力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国民而言,对元朝最深的问题在于“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他认为高中历史教育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这些核心素养来解答民众的困惑。教育部长江学者章清教授最后总结到,在编订课程标准时,有关史料实证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他还特别举例说到读书人进京赶考时,老师可以提问:你觉得交通工具是什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呢?学生深入思考后自然会展开合理想象,从而更好地进入历史场景之中。最后,章教授也谈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困惑,那就是时间太紧,极大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期待行政部门会有所调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聆听专家的智慧分享,是促进我们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