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王昆     发布时间:2017-5-11 点击数:1459

2《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畅销书。2007年改编成电影在美国上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3故事梗概: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以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情感为主线,讲述了一场由风筝引发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与赞美,所以他极度渴望得到风筝节上的胜利,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获得胜利而受到严重伤害。

为了不失去打开父亲心房的钥匙,阿米尔目睹了哈桑受伤害的过程却因为懦弱而退缩,从此之后无法直面哈桑,为了让内心平静,阿米尔利用各种办法逼走了哈桑,随后战乱中与父亲远走美国,然而终究逃不过内心对自我的谴责。

几十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弥补自己对手足兄弟哈桑的愧疚、父亲对私生儿子哈桑的亏欠,最终选择了为爱救赎,从战乱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

4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而言,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己期许的阿米尔。对于我们教师这个角色而言,风筝可看做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5读完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番救赎与轮回的体验。

6缘何救赎?

救赎是因为背叛。富家少爷阿米尔在12岁那年背叛了一直为他挺身而出的哈桑,因此背负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从少年走到壮年。他一直在寻找一条自我救赎的路、一个宣泄的出口。快到不惑之年的阿米尔选择重走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次重返故乡不仅是在救赎他自己,更是要把哈桑留在人间的骨肉索拉博从战乱的阿富汗中救出来。

7又是什么在轮回?

这一系列救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轮回。哈桑救阿米尔,阿米尔因背叛哈桑,多年后又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同样作为轮回中一个纽带的那句最经典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在这个轮回过程中由哈桑的嘴里说出,渗入到阿米尔的心里,再由阿米尔传达给自闭的索拉博。轮回的不只是救赎,还有奉献、亲情、真诚、勇敢等一切美好的人性,而这些美好的品质,则由贯穿全文的风筝承载。

8两代人如出一辙的背叛是一种轮回。 在惊天谎言揭开之前,阿米尔的父亲一直以伟岸正直的形象站在一个让阿米尔敬仰的高度。然而父亲却如同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一样,也背叛了阿里。这种背叛与先前父亲跟阿米尔讨论的“盗窃是最严重的罪行”形成强烈反差,连阿米尔最崇拜的父亲,也犯了盗窃罪——他盗窃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背叛的轮回,伤害的再度重演,在那个小巷阿米尔也背叛了哈桑。两代人如出一辙的背叛似乎印证了某种关系,父亲之于阿里,正如阿米尔之于哈桑,后者都是愿意为前者付出生命的人,而前者却由于种种政治、宗教、身份等原因羞于承认后者是他们的朋友。

9 哈桑和索拉博对阿米尔的两次救赎是一种轮回。1973年当阿富汗一夜之间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之后,阿塞夫借种族和宗教说事,要找阿米尔和哈桑的麻烦,危急关头是哈桑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拿弹弓对准阿塞夫,才救下阿米尔。在这里埋下祸根,阿塞夫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果然,十多年后当阿米尔重返暌违已久的故乡决定救出索拉博时,他万万没有想到把索拉博从孤儿院买走的正是阿塞夫。于是两人为了多年前的恩怨一决胜负。同样又是被阿塞夫欺负,同样的武器:弹弓,索拉博就像当年哈桑救下阿米尔一样,在那一刻用弹弓射瞎了阿塞夫的左眼,才让他们两人得以逃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多年前上演的情节如今变本加厉地重演,多了索拉博,却少了哈桑。

10对我触动比较大的第二点是战争的残酷。

书中的主要角色,无论是一生深受种族矛盾迫害的哈桑,或者被战火折磨得孤僻抑郁的流浪孤儿索拉博,还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却依然在艰难生活下苦苦挣扎的法里德等人,都是动荡年代的牺牲品。

11本书出版已十余年,然而让人心痛的是,现实生活中阿富汗的悲剧还在继续。《追风筝的人》中的阿富汗,仍触目惊心地展示在记者的镜头前。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承载了太多的痛苦与绝望。流离失所的孩童,落魄乞讨的老者,他们的眼睛中装满了对和平和安定的渴望。和平的风筝何时才能飞入他们的家园?

再联想到和平下的中国,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指责我们曾饱受屈辱而正努力强大起来的祖国。曾经看过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里将部分段落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我们现在日益美好的生活。

12生活需要我们抬起头来做人,而不是鼠目寸光地只盯着一处肮脏。我们都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在目睹这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着这场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逆袭。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的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我的朋友,请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要让子孙后代责怪我们今天的愚钝。

周小平《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节选)》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问题反馈 | 地理位置| 违法举报

 沪ICP备05028997号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3828号

上海市格致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9

地址:上海市广西北路66号 邮编:200001 电话:67157666、63510228 传真:33040215

违法举报电话  63510228*2701 67157666*2701 email:gezhi@gezhi.edu.cngezhi@hpe.cn

中文域名:上海市格致中学.公益

     
当前在线人数:6332;累计访问人数:34685170